目次
智慧型手機是如何奪走我們的注意力並左右情緒?
滑手機前你最好要知道…
還記得第一次拿到智慧型手機的興奮感嗎?觸控螢幕,彩色畫面,還結合了很多生活小工具…仔細想想那也不過是10年前左右的事。如今每天搭電車的時候抬頭一望,周圍所有人都緊盯著自己的手機。「愛不釋手」的狀態對人類是好還是不好?作者蒐集了最新腦科學的研究結果,列舉出智慧型手機在不知不覺中對人類的影響及弊害。以下是從書中摘錄的重點:
重點1:人類的腦還沒有適應現代社會
作者認為,相對於人類數十萬年演化的歷史,這十多年來因為科技引發的生活改變就像是一瞬間。本來人類的基本所需ー睡眠及運動等需求在數位科技誕生後漸漸被忽視,進而引發身心上的負面影響。
重點2:智慧型手機成為現代人的毒品
金錢,食物,肯定,新事物・・・都能刺激大腦的獎賞機制,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。而智慧型手機提供源源不絕的資訊,在滑手機的瞬間我們的大腦就獲得了快樂。而手機更命中了我們大腦的弱點:對於隨機獎賞的渴望。SNS,影片,廣告,應用程式…這些不確定的「快樂」奪走我們的睡眠,運動及社交時間,像毒品一樣讓我們無法抗拒。
重點3:現代社會裡難得可貴的注意力
人類本來就不擅長專心,一心多用也被證明是一場誤會。而手機的使用習慣讓我們更難以專心及進入長期記憶。
重點4:SNS是現代最強的流行性感冒
作者開頭引用了「比較は喜びを奪う」(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joy),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的名言,一語道破社交軟體(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: SNS)的負面影響:比較奪走了快樂。SNS充滿人類最喜歡的八卦元素,特別是關於別人的壞話;又能滿足每個人表達的需求。很不幸地SNS工具的蓬勃發展並沒有讓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親密,反而是變得越來越孤獨。社群軟體的力量一方面讓我們找到同溫層,卻也增加了不同意見的對立;滿足了我們表現自己的可能性,卻增加了社會地位的比較與忌妒。實驗證明,光是減少30分鐘的使用就能減少壓力,增加幸福感,SNS對我們生活負面的影響可見一班。
重點5:回不去的我們,該如何對抗智慧型手機的魔力?
作者認為運動是對抗智慧型手機魔力最好的對策。運動能增加專注力,並減少壓力和不安。此外,限制使用時間,充足睡眠以及增加和他人的互動都是有效的方法。以下是他的建議(摘錄):
- 計算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:了解手機剝奪了自己多少時間是改變的第一步
- 使用鬧鐘和手錶取代手機:不用手機也能執行的事就別仰賴它
- 每天1-2小時關機:每天關機2小時並告訴周圍的人
- 關掉自動推播功能、手機畫面改成黑白色調:這樣能有效降低多巴胺的釋放
- 開車的時候開靜音模式:減少注意力分散的風險
- 工作中: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遠離手機,放在隔壁房間
- 聚會中:把手機收起來,並開靜音模式,好好享受相聚的時光
- 就寢時:手機不要放在身邊,如果一定要放在身邊的話就開靜音模式
- SNS:不要用手機,改成用電腦瀏覽及追蹤
感想
閱讀前的我,早就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無時無刻都想滑手機的焦慮感。在看了Netflix紀錄片《智能社會》以後我更覺得不對勁,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閱讀這本書之後我重新思考與智慧型手機的關係,並照著書裡的一些建議改變手機的使用方式。第一個很明顯感受到的改變就是「哇~~時間變多了!」很期待繼續實行下去後能減輕壓力和不安感並增加注意力。
希望分享這本書能幫助沉醉在海量資訊裡的每一個人,放下手機,早日上岸做更重要的事吧!
書名:スマホ脳
著者:アンデシュ・ハンセン(Anders Hansen)
訳者:久山葉子
出版:新潮社
購入:Amazon
コメント